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hth华体育官方入口

为有源头活水来

发布日期: 2024-03-30 21:23:39 作者: hth华体育官方入口

  本报讯(记者邬焕庆 王俊禄 段菁菁)大自然在郁郁葱葱的山林下,积蓄生命之源,再把它汇聚成细流,漫过树根、绿苔,越过顽石、浅滩,沿着蜿蜒山脉豁然涌出,一路汇入大江直奔东海,回眸一个惊涛拍岸的钱江潮。

  钱塘江是浙江的母亲河。新春伊始,我们溯流而上,追寻钱塘江南部源头所在地浙江开化——这座山区县和生态城的发展密码。

  踏着春天的节拍,行走在开化这座千年古邑的山水人文间,记者越来越清晰地触摸到一个真理的脉动——为有源头活水来:开化,她因钱塘江的源头滋养而钟灵毓秀,更因重要思想的源起而生机勃发,这片曾经“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偏荒之地,在新时代的大潮下,正怒放出“好山好水好地方”的旖旎春光……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宋代朱熹的名作《观书有感·其一》。

  古语说“水至清则无鱼”,但开化的“清水鱼塘”,给出的是另一番解读。利用水的自然流动,清水入方塘,青草喂养,活水穿塘而过。良好的水质为开化清水鱼提供了最佳环境。

  “开化养鱼用的是‘古法’,‘古法’就是顺应自然的‘无法’,‘无法’才能成‘’。”汪东女是开化县何田乡淇源头村党支部副书记,言语朴实,讲的是自己悟出的道理。

  如今,开化清水鱼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全县有清水鱼塘1.1万余口,养殖生产面积2250亩,年产值2.5亿元。

  2003年7月,时任浙江省委主要负责同志第一次来到开化,调研“源头保护”和“山海协作”等工作,就特别嘱托“一定要把钱江源头的生态环境保护好”。

  20多年间,开化一以贯之扛起“生态立县”战略使命,坚定树立“钱江源头筑屏障,一江清水送下游”的初心,从“变‘种种砍砍’为‘走走看看’”,到关停200多家污染企业的“壮士断腕”,再到国家公园体制改革的先行者,开化如一道绵延百里的绿色长城,守护之江大地的勃勃生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于钱塘江源头的开化来说,践行“两山”理念带来的影响更加深远。

  大山深处,层峦叠嶂,云雾缭绕。汪树龙从家里出发,穿过小溪,翻过后山,步行来到海拔1200米的石耳山上,监测这里的动植物生长情况。这位被称为“农民科学家”的护林人,早年却是个伐木工,赚的是砍树、烧炭的钱。他没想到,有一天能“摇身一变”,成为大山的守护者。

  在他的印象里,以前的开化走的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传统发展路子。“那时候,依靠丰富的林业、煤炭等资源,开化兴办水泥厂、造纸厂等企业,带来了一年10亿元以上的产出效益。”汪树龙说,半米木头能换一台收音机,一米木头能换一台电视机,两米木头能换一台拖拉机,就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由于“生态账户”透支,从钱江源流出的水变成了劣五类,不仅给当地群众生活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还威胁到了下游地区的用水安全。

  新世纪之交,开化率先在全国确立并实施“生态立县”发展的策略,在保护好绿水青山中谋求长远发展。按照保护钱江源的要求,开化不惜代价、不遗余力“腾笼换鸟”,先后关停污染企业、木制品加工厂百余家,为绿水青山筑牢生态屏障。

  一次艰难的抉择、一段转型的阵痛,开化迎来了新机遇——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列入国家主体生态功能区,获评全国首批“中国天然氧吧”,获批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目前,开化已建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10个,打造了一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乡镇、森林生态旅游主要景区(点),全县近2万人端起“生态碗”、吃上“旅游饭”,占全县总人口近一成。

  800年前,朱熹来到古镇马金,赴“包山之约”。因为包山之麓山明水秀,他在学术交锋之余,联床听雨、赋诗唱和,泼墨写下“松楸郁郁包山外,第宅巍巍西市偎”,描述的正是南宋时期包山的繁荣景象。

  然而,朱熹笔下的景致曾一度消失。马金溪边的下淤村党支部书记叶志廷说,以前采砂是村里的主要产业,挖砂船马达隆隆作响,河道支离破碎。再加上垃圾、污水都往河里排,马金溪慢慢成为了一条臭河。村后的白虎山、月亮山,也被村民砍成了“瘌痢头”。

  “近些年,在陆续开展流域治理、河道清淤、景观美化、‘人鱼和谐’溪流创建等工作后,溪水焕发出它本来的模样,水干净了,水质也稳定保持在I类。”马金镇党委书记、马金溪镇级河长徐许新说。

  推窗见绿、移步换景。如今,守绿护水成为开化人的生活小习惯和自觉行动。每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坚持了42年,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80.9%。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源头活水清澈,才有下游百姓的富足万千。散落于钱塘江畔的人们,举目望向同一轮月,低头共饮同一江水。纵使相隔千里,也被江水紧紧维系。

  开化县的县域形状,犹如一片树叶,穿城而过的马金溪犹如叶脉在这片绿色的土地中徐徐展开,滋养着沿线万人口。

  缘溪行,至云低水阔处就能望见上游的金星村。曾经让村民们厌弃的“晴天一身土,下雨两脚泥,一双雨鞋穿四季”,如今进村宛若进花园。村民们开民宿、卖茶叶、办农家乐、外出经商……任何一个人都向着美好生活努力奋斗。

  “环境好了以后,我们村的茶树长在青山间,用清泉水浇灌,出产的龙顶茶叶品质当然好。”金星村原村支书郑初一说,村里98%的农户都种起了茶,该产业每年带来700多万元收入,茶园成了当地村民致富的聚宝盆。

  多年来,开化一任接着一任抓,不断深化“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的实践路径,不断攻坚远离大中城市、山区“自闭症”较重,生态地位重要、发展“紧箍咒”较多,人口大量流失、乡村“空心化”明显等短板,努力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全县顺利实现高水平全面小康,不断推进共同富裕进程,探索一条生态保护和群众增收双赢的山区共同富裕之路。

  在开化县最北端的龙门村,围绕“九溪龙门”这一旅游品牌,龙门村正打造水清、岸绿、景美、人和、民富的现代乡村。

  400多年前,龙门村先人来到这个深山坞,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狩猎、种粮、砍树……龙门村人靠山吃山,但随着商品经济的冲击,不少人依旧是觉得外面的世界更精彩,纷纷逃离大山,外出打工。

  直到近些年,独特的山村野趣吸引了慢慢的变多的城里人。看到发展时机,村里成立旅游研发企业,农家乐全部以“龙门客栈”作为品牌,定期开展礼仪接待等培训,家家户户做到庭院美如画、经营有诚信、产品有特色、待客如父母、处事讲文明。

  “放下柴刀,拿起刻刀”,开化县根宫佛国从农家小作坊起步,如今成为国家5A级景区,是全球最大的根雕博物馆、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吸纳了不少农民雕刻师。

  而在城市社区,政府“搭平台”“拓岗位”,为城镇和乡村居民拓展就业岗位。地处县城的芹阳办事处元启社区,是一个以水库移民为主体的搬迁安置区。记者在社区2023年新开设的“共富工坊”看到,这家临街的“共富工坊”有200多平方米,集展示销售、技能培训、供需对接、共富超市、政策咨询、公共服务于一体。“移民成为新居民后,进城就能有工作。”村民徐梅红是这里的“共富超市管家”,她说,社区共有妇女2500多人,60岁以上老年人900多人,通过共富工坊,只要有就业意愿,几乎都能满足。

  开化还注重“送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走好转移就业之路,让富余劳动力有事做。对外,鼓励富余劳动力外出创业创新,目前有十余万人县外就业创业,形成了“开化粉刷匠”“开化大厨”等特色品牌,其中经营的美食门店5000家以上,直接就业5万余人。对内,鼓励技能提升,3.3万人取得各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技能人才达到约5万人。

  “‘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阐明了山区县共同富裕的核心要义,突出了发展机会均等和发展成果共享的共同富裕理念和实现机制,指引开化干部群众甩掉了欠发达的帽子,实现了绿富美的愿景,正从全面小康阔步走向共同富裕。”开化县委书记夏盛民说。

  “浙江要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积极探索。”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仅包括“富口袋”,也要“富脑袋”,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持续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推进书香社会建设。

  开化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吕燕说,开化民间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当地依托钱江源文化、红色文化、根雕文化、古文化,将其与现代文化有机结合,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硬,以青年宣讲、文化礼堂、志愿服务为主导,构筑“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的精神家园。

  开化县齐溪镇丰盈坦村曾是又穷又乱、选不出村书记的后进村。当过中学领导的程义法回村担任支部书记后,实行以礼治村。一方面以礼定规,定下村工程建设项目和资产管理的铁律;另一方面以礼育民,每年举办最美家庭、最美媳妇、最美学子、最美孝子等“最美系列”表彰大会,定下村规村训,解决了历史遗留的宗族矛盾。很快,丰盈坦民风、家风全面转好,村民们“白天肩膀挑起来,晚上广场跳起来”。短短几年,村集体资产从零到570万元、村集体收入从零到20.3万元,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近3倍。

  杨林镇东坑口村则把孝敬老人写进村规民约,出台“孝行二十条”等系列“孝老爱亲”标准,建立老人笑脸墙,连续9年举办重阳节活动,促进民风村风和谐。

  “来之前我想象这里是偏僻的、闭塞的,不太适合艺术创作。当我抱着看一看的态度到这后,发现这里不仅山清水秀,村貌干净整洁,公共服务的配套设施也特别完善,超乎我的想象。”第一次来开化县音坑乡下淤村时,北京艺术家陈进忍不住感慨。

  近年来,下淤村在乡村文化振兴、共同富裕方面不断寻找出路,导入窑里人家的砖窑文化、读经古村的农耕文化、吴府竹艺的竹编文化、汉唐香府的五道文化、奇蜂寨的蜂文化、国家省市非遗技艺,和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大师带来的各种民间传统文化和行为艺术等元素。

  艺术家们不仅用艺术装点了村舍,更让村子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变化。村里一批老宅换新颜。改造后的农房既有艺术性,又有实用性、趣味性。

  游客一多,村民便有了更多挣钱的门道。慢慢的变多的村民开始在家门口找活干,比如开民宿、开农家乐、种植果蔬、做文创等,实现家门口的创业就业。

  未来乡村是怎样?开化绘出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生动注脚——打造开放包容的活力乡村,最大限度地推动“产村人文”共融共兴,充分彰显“宜居、宜业、宜文、宜游”的未来乡村特色魅力;打造共治共享的精神家园,坚持以人为本,打通“县乡一体、条抓块统”与数字乡村的融合,推动现代化人际交往和“四治融合”乡村治理,让乡村更有市井味、乡土味、烟火味,让乡村成为现代人向往之地……

  1175年,赴“包山之约”的朱熹在钱塘江源头看到了向往的春日景象。河岸垂柳拨弄旅人心弦,引得他不禁想起旧作:“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而在这个早春二月,在钱江源头极目远望,千年古邑有了新时代回响: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上一篇:广西木制品厂起火 熊熊大火照亮了半边天(图)

下一篇:攸县警方赏格布告!